close

安靜.jpg

某天企管課堂上老師提到一本書—《安靜是種超能力》引起了我的興趣,

於是我決定買這本書來看。

作者在書中描繪的自己與心境,讓我在閱讀的時候一直有“嗯嗯嗯”、“沒錯沒錯!”或“我也是這樣啊!”的小劇場。

其中很有感觸的一段話是:

「內向者常會因為太敏銳而產生罪惡感,容易擔心別人的感受與想法,有時候也顯得叫膽小,較喜歡遵守規定...」。

現在社會主流文化仍是偏好外向的性格,導致外向成為教育及社會化過程中的「理想性格」。

從幼稚園老師到菜市場阿嬤,每個人都會用各種方式跟你說應該外相一點,

職場上也一樣,如:會講話的人顯得有領導能力與主見,大家也期待由外向者擔任領導者。

 

但,自信是天生的嗎?

許多成功人士的結論是:「一切都是自己可以決定的。自信不會從天上掉下來,你必須刻意去做:不要想取悅所有人,拋棄完美主義,專注在行動,承受風險和快速失敗上。」

 

其實大部份的人都兼具內向和外向兩種特質,只是比較或特別傾向哪一邊。

當然這本書也不是要教內向者如何變成外向,而是鼓勵內向者更多發覺自己的優點,然後善加運用。

所以在找工作前,必須先認清沒有一樣工作是為你量身打造的。

甚至沒有所謂適合內向者的工作,但是有適合「你」的工作。

必須想辦法找到自己的長處,同時擁抱身為內向者的自己,然後利用這項長處謀生。

重點是要找到我們可以提供最大價值的工作,而不是一個最舒適的工作。(哇,好勵志的話啊!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其中令我去省思的是:

「要評估自己需要的是能力、練習,還是自信」

“若在某種工作環境中感到不安全,檢視自己「是缺少了什麼?」”

若是欠缺相對的能力,可以透過進修或請教他人,建立工作需要的知識;

若是知道怎麼做,但缺乏經驗,所以沒把握,則可以為自己創造練習的機會,特別是風險低的練習機會,

即使失敗了,也是快速失敗,可以隨時調整,讓下一次更接近完美。

而如果是缺乏自信,就想辦法找到自己的自信方程式。

 

因為如果不是個外向者,天生就會覺得自己哪裡不對。

所以可以練習問自己「在什麼狀況下,我會覺得有自信?」

例如:別人來問自己知道的訊息、和熟悉的人在一起、對方看起來很友善、可以獨立掌握工作進度等等。

也可以問自己「在什麼狀況下,我會覺得沒自信?」

例如:被發現錯誤、因為錯誤而需要道歉、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、沒有準備就要回答問題等等。

找出兩者的答案,並分析背後原因。在現有基礎上,擴大自信範圍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我也滿喜歡書中提到的幾個概念:

學會精心分配能量、減少能量消耗

·像是不要把初次見面的重大客戶與重要談判安排在同一天;

·出差的話,若是短程飛行,則可以選擇靠窗邊的位置,避免走道上人來人往干擾休息;

·若是長程,則選擇靠走道的位置,可以隨心所欲地上廁所,而不用一直跟鄰座說「借過」。

還有打造可帶著走的舒適圈(好可愛的感覺)

·服裝準備上,需要特別注意舒適性,讓自己能應付像是進出冷氣房的溫度變化,以讓自己保持在最佳狀態;

·還可以創造一種到哪裡都可以保護自己、可以隨時躲進去休息的「可攜式心理空間」。

例如可以把自己包住的羊毛圍巾、能完全遮住眼睛的太陽眼鏡、可以讓自己得到療癒的隨身小物。

為自己創造受保護的感覺,就可以從這股熟悉感中獲得能量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隨著不同的經歷,更瞭解自己,同時在書中發掘、改善並調整自己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肉包敏仔 的頭像
    肉包敏仔

    敏子的生活雜記

    肉包敏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